Posts in 身份
Michelle Cheung | Paragon Tea Room:以茶奉有識之士

Michelle Cheung 是個經驗豐富的年輕商人,在咖啡店滿佈的溫哥華街頭引起熱話。剛迎來開店2周年的Paragon Tea Room是她的傾心之作,在Google擁有高達4.8顆星的評價,整個大溫哥華地區的人都慕名而來。在香港土生土長的Michelle其實從未想過在加拿大發展事業,而她正讓溫哥華的人接觸東方的茶文化,並希望有朝一日讓香港臉上有光。繼續讀下去,聽聽Michelle開設Paragon Tea Room的理念和故事吧。

Read More
【影片】 「土家」幹事瑞玲、阿彬 | 以發展之名被連根拔起的「家」——離別在即,社區未完

土瓜灣故事館,簡稱「土家」,在2014年進駐土瓜灣鴻福街,現由「維修香港」與「社區文化關注」合力經營。「土家」是一個特別的社區公共空間,致力推動社區營造和記錄本「土」故事的工作,旨在進入社區、感受人文生活,慢慢凝聚一個屬於土瓜灣的「家」,並以本「土」故事館為大本營,希望建立家人一般互助的社區,守護這個盛載無數生活故事的地方。隨著土瓜灣重建計劃陸續展開,加上「土家」亦被納入重建範圍,一眾「土家」成員與街坊加快腳步,維繫與記錄漸漸消失的舊區文化與情懷。這次訪問,我們有幸請來瑞玲和阿彬這兩位成員,與我們分享「土家」的工作,以及面對重建、迫遷的感受。

Read More
【影片】梁銘佳 & Kate Reilly | 《夜香・鴛鴦・深水埗》——散落在不同時空的香港故事

梁銘佳,香港電影攝影師及導演,近期作品包括《念念》和《叔.叔》;Kate Reilly是美國演員和監製,作品有《Therapy》和《The Path》。《夜香.鴛鴦.深水埗》是首齣夫妻二人共同執導的電影。

Read More
【影片】Ghost and John |身體創意 探索港人身份

Ghost and John 是一個香港當代藝術組合,由阿鬼(Ghost)和John組成。兩人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工作幾年後赴倫敦修讀當代舞蹈。他們的作品融合形體、多媒體、科技等不同元素,透過互動引發觀眾深入思考。他們通過藝術探索自由、社會,和港人的身分認同。

Read More
【影片】Lindsay Varty | 《夕陽餘暉》作者——「別忘記你愛香港的理由!」

在香港長大的Lindsay是歐亞混血兒,她既是作者、記者和自由撰稿人,也是前職業欖球選手。她的得獎著作《夕陽餘暉》敘述香港傳統行業老師傅們的故事。Lindsay一直住在香港,並擁抱這個城市的一切。香港的文化和歷史深深吸引著她。現時她會就她的著作,舉辦講座和本地導賞團。

Read More
Lee Johnson|國際學校教育者:我們應攜手開創香港的未來

Lee Johnson(化名)在國際學校教學超過15年,2017起正式在香港定居,在2014年雨傘運動的時候也住在香港。

近來的社會運動促使Lee Johnson致力為校內師生提供一個安全、快樂的學習環境,同時建立一個開放和互相關懷的社區。

Read More
鍵盤戰士丨面對上一代和下一代,政治因素讓我們浪費光陰......到底是誰的錯?

鍵盤戰士是名80後的香港人,她在六月中成為了全職家庭主婦,卻因反送中運動跟家人的關係有翻天覆地的改變,與丈夫的價值觀亦有出入,反思在香港的現況下應否養育下一代。

Read More
【影片】Kathy Mak | 亂世中帶來歡笑的改編歌

Kathy Mak 是一名數碼營銷自由工作者和藝術表演者。她所創作的改編歌描述武漢肺炎下的香港以及香港人恐慌搶購的情境,影片在發佈後成爲城中熱話。Kathy希望用她的幽默和才華,為香港在這段艱難時期帶來正能量。

Read More
Samuel Chan|整場運動雖然令不少人分道揚鑣,但同時也令許多人重新認識彼此

Samuel Chan 是志願團體「Conversations with the Courageous」的發起人,該團體位於美國三藩市,致力透過人際交流提高當地人對香港民主運動的關注和支持。

他同時亦是「柏克萊香港事務協會」的組織者。協會以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學生及當地民眾為對象,同樣以提高他們對香港民主和人權狀況的關注為目標。

Read More
Barry | 母親問我有沒有女朋友,然後再問:「那男朋友呢?」

Barry是一名五十多歲,在國際品牌任職的公關。十年前,他與丈夫Fred在加拿大結婚,兩人已一起二十多年,並一同在香港蘇豪區經營一間同志酒吧。Barry已向家人、朋友和同事坦承自己是同性戀,但有一件事仍教他耿耿於懷。下文他將會道出,為何他後悔沒有在母親2002年離世前,跟她出櫃。

Read More
Jade | 加拿大香港人:「在自我與政治之間,我曾感到孤獨無力」

我在加拿大土生土長,很多朋友都來自不同種族背景,也難以理解為何我會對香港感受尤深。我嘗試鼓勵更多人關注香港的一舉一動,但也常質問自己:「我這樣做很惹人煩厭嗎?」

在反思自己的身分和政治傾向時,我總感到孤獨無力。儘管我並不是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我也希望香港的朋友會接納我,視我為他們的一分子。

Read More
【影片】Vivek Mahbubani | 印度裔香港人、棟篤笑演員——重新定義「普通的毛」—— “normal”

當我們站在重慶大廈門外,有人走過來對我們說:「千萬不要忘記你是個香港人!」還記得我那天說過:「香港並不是一個種族,亦非一個膚色和宗教,香港是一種精神!」人們隨之歡呼和應。畢竟,要解決種族矛盾,並不是該刻板地「學習不同文化」,而是慢慢了解。到頭來,大家都是人,都是一樣有著同樣的信念,而所追求的也不過是享受生活。

Read More
Skittles | 作為一位同性戀的華裔基督徒:「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對求知﹑言論自由及自由戀愛的欲望」

我常常會想:別人看見我們在一起會怎麼想? 會不會覺得我們很嘔心?我很嘔心嗎?之前,我還以為同性戀是一個需要被解決的大問題。但現在,我不再將它視為一個「問題」。而學會接受自己需要勇氣和別人的關懷,我很慶幸自己兩者皆備。

Read More
Jeremy | 在英國留學、生活和工作的香港人:「當你被推至牆角,卻連政府也不肯聆聽你的訴求,除了抗爭,你還能做什麼?」

問題的核心所在,源於香港人無法看見屬於自己的未來。我們對2047感到極之恐懼,並自1997年以來一直都在示威。我們已經給當權者很多改進的機會,但他們一次又一次地令我們失望。我們還有甚麼可以做?我們還有甚麼應該做?

Read More
G:「香港人正在竭盡所能,把原有的身份拋諸腦後,為共同目標一起奮鬥。」

香港人正在竭盡所能,把原有的身份拋諸腦後,為共同目標一起奮鬥。他們接近全方位照顧整場運動;甚至有專門回收垃圾和在示威後清理垃圾的團隊。他們基於對政府的憤怒和對自由的渴望,而迅速建立的情誼,讓我驚喜不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