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i | 活動行業絕對值得擁有專業資格同受尊重

Veni,從事活動統籌,入行大約五、六年。香港活動專業人員工會理事之一,籌組工會之時正值疫情肆虐,業界面臨嚴冬,工會有如臨危受命,需要克服各種困難,組織起來並立刻行動。

我們這行不會沉悶,每次都有新人新事物。活動成功時所得來的滿足感,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所以這不單只是一份工作,我們都是全心全力令活動得體成事。
— Veni

記者:Tea Leaf

攝影師:行山之友

「活動專業」

不知有多少人認識我們——我們散布各地,其實很多人都有接觸過我們的同行。這行業包括很多不同領域的人,有人負責活動統籌,亦有技術人員,例如場地佈置、音響、燈光等。雖然範疇十分不同,但我們有共同的經歷,也面對相似的問題。剛成立工會之際,適逢武漢肺炎,整個行業進入嚴冬,每天都收到不少求助訊息,所以我們要立刻行動,想辦法為業界解困。

我是Veni,是香港活動專業人員工會的理事之一。我本身做營銷,因機緣巧合進入展覽行業,曾任職不同的香港和外國公司,做過大型展覽、品牌內部活動,甚至接洽過特約工作。入行至今,做得越久,越覺得有很多不公平之處,但始終鍾情於這個活動行業,轉工也不想轉行。正值其他行業相繼成立工會,我很疑惑活動界這麼大的行業為甚麼沒有人出來發聲?是因為身份認知問題,還是因為性格問題不想出頭?抑或是覺得很多老行專家還在,不好意思發聲?

懷著這些想法和疑問,我就在Telegram開了群組,拜託其他頻道幫忙分享宣傳,再慢慢聚集一班有心人一起籌組工會。在茫茫人海裡找同路人,到第一次膽粗粗地約大家開會,眼見大家都不會害羞,真是十分幸運。組織工會可能會被標籤,但若果人人都不願多走一步,是否就讓這個行業一直這樣發展下去?我們都很不甘心,如果連我們都不願踏出這一步,就沒機會改變。就憑這個不服輸、不甘心的念頭,讓一群在黑暗中默默做事的人可以聚首一堂,一起為業界付出。

讓我們引以為傲的行業

說起來,業界之中每人雖然工作性質不同,但卻擁有某些共同的特質——我們需要反應快、靈活、敏感,很多時候有突發事情,都能隨機應變。所以對剛入行的人,我們一眼便看得出他們能不能做得長久,不適合的很快會被自然淘汰。我們這行的吸引力,就是不會沉悶,每次都有新人新事物。活動成功的時候所得來的滿足感,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所以這不單只是一份工作,我們都是全心全力令活動得體成事。

外界雖然未必對我們業界有廣泛的認知,但我們都很重視這個專業身分,對這職業引以為傲。同業的教育程度可能參差不一,但我們的工作也不是第一天就能上手,有些還要跟師父學習。在行內要站穩腳步,就要花時間建立自己的信譽。主辦方通常要求有技術、能幫忙的人,而獲得工作機會就主要靠口碑。所以工會其中一個目標,就是讓某些工作標準化,不只靠資歷來認證能力,還可以頒發證書,因為我們絕對值得擁有專業資格,像其他專業一樣受到公平對待,成為一個受尊重的行業。

嚴峻形勢下維護權益

我們的工作有很多變數,所以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問題。我們有人是全職受僱的員工,但也有很多是自由工作者,沒甚麼勞工保障。我們的工時不定,通常別人下班時我們才上班,而且場所每次不同,有時更要到偏遠地方,凌晨出動,半夜可能還未完結,超時工作卻無處可訴。再加上機構或僱主不同,薪酬沒有標準。有些僱主還會僱用黑工,除了剝削員工的機會和權利,還會對工作環境安全構成威脅。因此我們希望設立一些法律援助和保險的支援。我們亦想匯聚同業建立起網絡,透過不同的渠道收集活動和機構等資訊,為同行尋找工作。

所以成立工會的目的,其實政治意味不是很重。雖然我們理事會成員認識的契機也是因為這場反送中運動,但工會基本都是以爭取勞工權益為主。其他工會的成立,可能是為了罷工,但我們卻因活動展覽被取消而早已自動被罷工了。現在的形勢卻令我們不得不政治化,因為政府已成為我們爭取權益的對象。

這幾個月以來,由於政府無能、運動持續,我們的行業本已大受影響。現在肺炎肆虐,更是雪上加霜。有些同行要養活一家幾口,卻被迫停薪留職,甚至被解僱;更有外國公司把整個音響部給解散了,讓人感到無奈、無助。剛出爐的財政預算案所提出的防疫抗疫基金,卻只資助參與香港貿易發展局所舉辦,以及在會展及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辦展覽和會議的機構和企業。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展覽之都,受影響的何只這一小撮人呢?業界有那麼多不同的需要,不同工種的行家同樣受到打擊,卻被政府漠視。我們現在發起聯署信,除了同業以個人名義簽名之外,更有不少本地企業參與。工會通常涉及勞資糾紛,企業是僱主,理論上跟我們對立,但現在他們和我們一樣,是受影響的一群,所以也冒著日後可能會被針對的風險,在生死存亡之際一起發聲。

匯聚各路行家 為業界發聲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招收更多會員,壯大我們的力量,才有能力跟一些大機構和政府談判。例如美國電影公司的工會很有影響力,我們可以參考他們的經歷與做法。一直以來若業界的人士有甚麼問題,只能找勞工處求助,所以有些資歷較深的同行早已覺得我們需要一個組織為自己發聲。活動界中雖然可以將不同的專業組成不同的工會,但為了要團結更多人,我們決定擴闊招收會員的範圍,讓不同工作性質的行家都能夠加入。由於我們的工作本來已經分散各地,現今除了在社交媒體招收會員之外,還得到處打聽哪裡有同行從業員,希望他們可以加入工會。時逢淡季,籌組工會的難度更大,要考慮到會員沒有收入的情況下能怎麼收會費。而我們做理事的話更要公開名字及個人資料,可能會被秋後算帳。不過,我們還是想招收不同工種的會員,只要他們能證明過去一年有做過活動行業就能入會。我們希望會員可以包括各類同業,不只統籌,還有造台、技術人員等等,資歷深淺也不拘,因為各人處境不同,我們想容納到各種聲音,幫助所有同行。

我們亦希望能夠成為一個互動的工會,可以回應同業的訴求,工會的方向也因應公海等平台的意見一直在調整。不過有些人好像石頭一樣屢次追問都沒反應,所以我們呼籲各位同業都向我們反映意願,一起爭取更好未來。本來我們有意舉行一個交流會,好讓各路行家能聚首一堂暢所欲言,但礙於疫情也只好擱置。我們希望能夠為同業發聲、爭取應有的權益,在這個艱辛的時候,一起共度難關。

我係 Veni,我係香港人。

支持我們

支持並贊助我們的採訪工作

很多人都未必知道,雖然We Are HKers人才濟濟,但我們其實也只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型義工團體,並沒依賴外界的資助或借貸來營運。今天你在此看到的一切都是由一眾鍵盤戰士在幕後犧牲種種機會、時間、飲食和睡眠而換來的心血結晶,目的都是讓世界聽見香港人的心聲,並將我們的獨有文化傳承下去。 但在營運平台的同時,我們一直都遇到不少挑戰:小至尋找合適的錄影器材、為國際團隊選購遙距工作的所需軟件,大至在上班時間秘密工作時免遭發現和「炒魷」,以及確保平台持續運作和資料存取安全。 請大家支持我們,讓我們繼續紀錄世界各地的港人故事,保存我們的文化和遺產。即使是£1的贊助,對我們的意義也十分重大。我們在此衷心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一切盡在不言中。

**請注意:你對We Are HKers Ltd. 的支持並非用作慈善捐款,而是給獨立媒體的贊助。如對贊助We Are HKers有任何查詢,歡迎在此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