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Nicolas Petit | 居港比利時攝影師拒離開 望記錄魚缸中港人夢:未來等我們書寫

記者:蘋果日報

相片:蘋果日報

香港很多事情對我們來說或許也平常不過,街市買菜、乘小輪過海、茶餐廳食物。但這些看似普通的事物組成了我們的香港。在比利時攝影師Nicolas Petit(IG:@thehongkongers)眼中,這些事物也有着香港的獨特性。這次我們就跟隨他的步伐看看香港有甚麼特別。

Nicolas在5年前來到香港定居。他覺得最難適應是這裏的悶熱天氣,所以他有一個自己的消暑良方——凍奶茶。「當我來到這裏時很喜歡茶。我最喜歡就是奶茶。這裏太熱所以我經常飲凍奶茶。」至於茶餐廳食物也是他家人喜歡的食物之一。雖然他的妻子是意大利和香港混血兒,所以家中經常有義大利菜和中菜,不過兩位小朋友對港式茶餐廳食物有十分有興趣。他們會跟爸媽到南丫島屋企附近吃港式早餐,「他們最愛三文治和通粉。」

現時Nicolas是自由攝影師,會為外語雜誌拍照。在這裏工作生活這段時間,令他最驚訝是香港的復原能力。「我印像中是十號颱風訊號,有很多大廈窗戶被吹爛,但一日後城市便回復原狀。如果在比利時懸掛十號颱風訊號,應該須要5年時間城市才可以正常運作。」

Nicolas可以花上一天在不同街道遊走,拍攝城市不同面貌。
相片由《蘋果日報》提供

十分喜歡城市面貌的Nicolas,不用工作時,就會拿着相機到不同地方拍攝。這次我們跟他到北角看看他會拍攝甚麼。「我來過北角20次,但仍覺得這是很有趣的地方。」他經常在北角乘船到紅磡,而春秧街街市也十分特別,有電車在中間穿過。「你走進露天街市可以發現他們就像鄰居般,當他們爭吵或討價還價時,你就可以感受到這裏活力。」不過令他傷心的是這種街市文化,隨着慢慢搬進室內而消失。

Nicolas認為香港街市可以感受到城市的活力。
相片由《蘋果日報》提供

在他眼中香港是一個充滿對比的地方。一個小小的城市有高樓大廈和郊外並存,容納着不同世代、地方、想法的人。例如他住在離島,只須25分鐘就可以往返城市中心和郊區。所以他希望可以用自己相片表達城市間的對比。例如其中一張相片可以看到大廈亮了燈,彷彿住滿人,但另一邊就有一個人孤伶伶。「大家也可以感受到這個人的失落,在大城市中有時候還是會感到寂寞。」

另一張相片只是普通中環的街道。但廣告畫布的女生手指一個方向,而另一個男人向反方向走,兩者中間有一張地圖,好像大家也不知道應該往哪個方向走,「這就是我拍下來時所想,香港的將來仍是不確定。你不知道往哪裏走,所以面前有不同方向。」

相片顯示出他眼中的香港缺乏方向。 相片由《蘋果日報》提供

相片顯示出他眼中的香港缺乏方向。
相片由《蘋果日報》提供

最後一相照片是在孫逸仙紀念公園拍攝。那天下了一場很大的雨,之後折射太陽光線和出現彩虹的場面十分美麗。「相中小朋友的活力讓我想像到香港的將來。」

他的相片經常運用倒影。
相片由《蘋果日報》提供

這些也是Goldfish Dream計劃照片。他認為香港的地理位置就像一個魚缸,我們無法輕易離開,只能在水中盼望美好將來。他希望可以用一系列光與影的相片,記錄香港人對將來的夢。「金魚夢對我來說是一個比喻,我們期盼着一個更好的將來。香港人比任何人更期待,因為這個時候我們面對很多困難。」

面對這些困難,我們難免會感到無力。不過Nicolas認為雖然香港在過去一年多有很大的衝擊,到這刻仍然有很多問題,例如社會不公、生活成本等,但未來還在等待我們書寫。所以他也會繼續留在香港,「家是人心所在,我的心就在香港。因為我在這裏得到太多。」


支持我們

支持並贊助我們的採訪工作

很多人都未必知道,雖然We Are HKers人才濟濟,但我們其實也只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型義工團體,並沒依賴外界的資助或借貸來營運。今天你在此看到的一切都是由一眾鍵盤戰士在幕後犧牲種種機會、時間、飲食和睡眠而換來的心血結晶,目的都是讓世界聽見香港人的心聲,並將我們的獨有文化傳承下去。 但在營運平台的同時,我們一直都遇到不少挑戰:小至尋找合適的錄影器材、為國際團隊選購遙距工作的所需軟件,大至在上班時間秘密工作時免遭發現和「炒魷」,以及確保平台持續運作和資料存取安全。 請大家支持我們,讓我們繼續紀錄世界各地的港人故事,保存我們的文化和遺產。即使是£1的贊助,對我們的意義也十分重大。我們在此衷心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一切盡在不言中。

**請注意:你對We Are HKers Ltd. 的支持並非用作慈善捐款,而是給獨立媒體的贊助。如對贊助We Are HKers有任何查詢,歡迎在此聯絡我們



故事來源:我好鍾意香港 | 居港比利時攝影師拒離開 望記錄魚缸中港人夢:未來等我們書寫

(本文獲《蘋果日報》授權轉載及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