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Nathan Tsui | 攝影寫作人;g相片傳心師

Nathan是一名攝影者,又是一位寫作人,著迷於相片背後的故事,為不同的攝影師做專訪,探討每張相片的細節,攝影與寫作難分難捨。

相片可以將新聞事件具體視覺化地呈現出來,但是有些時候,如果只有相片,是無法得知事件的來龍去脈的。
這個時代,不自我審查是很難的。我頹廢了幾日,其後自覺不能被無力感打倒,應該要繼續去做自己擅長的事,去抗衡這種壓逼感。

如果你改變不到這個世界,也別讓世界改變你。
— Nathan Tsui

記者:Jenna

影片攝影師:Crazy Man

影片編輯:Skyhorse Creative

照片:SL, Lespetitsmomentscaptured

編輯:A Boy Name Flora A, Windlikes, Miff, Firefly

製作:Onehungrycoconut

我喜愛文字,但不敢說比得上這個年代許多優秀的作家。我喜歡攝影,但與今天出色的前線攝影記者或紀實攝影師又相距甚遠。唯一比較特別的地方,是我對攝影和文字同樣喜愛,隨然想到:「何不用文字去寫攝影?」

我是Nathan,一位寫攝影的香港人。

任職多年主流媒體的圖片編輯,亦做過攝影記者,這讓我更能理解新聞事件現場的運作,比如行規或者攝影師的習慣。自2019年6月開始,越來越多有關社會運動的相片湧現,部分相片更贏得不少國際比賽。之後我就開始寫這類報道,再和相熟的攝影師做訪問,從一張相出發,去了解攝影師背後的想法或者故事,探討拍攝反修例運動的心路歷程,慢慢就開始了這個攝影寫作專頁「難分」。

其實,很多攝影師都不太喜歡說話,因為覺得拍攝到的相片已經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當我每次和他們做訪問,都能傾談上好幾個小時。相片可以將新聞事件具體視覺化地呈現出來,但是有些時候,如果只有相片,是無法得知事件的來龍去脈的。

我寫過一位攝影記者阿凱(化名)的故事。他紀錄了一輯理工大學的景觀和靜物,是一些示威者匿藏於校園的深處時,所留下的物事和生活行跡。整輯相片沒有一個人,但是可以看到很多人的情緒藴含其中。相片很好,我加上了文字。沒想到,有很多人喜歡和分享,那一刻,我覺得攝影和文字加起來的力量可以很大。

印象最深刻的是攝影師Y(化名)在2019年7月21日拍攝的一張相片。相片上一個穿著黑色衣服的人被二十多個身穿白色衫的人圍住並揮棍襲擊。因為當時他所屬的媒體是中資背景,故此,相片沒有在該媒體上發佈,只在他自己的朋友圈子中傳閱,及後亦成為抗爭文宣,但我覺得這張相片值得讓更多人看見。

在這個時代,不自我審查是很難的。2020年6月尾,我花了很多精力去寫一篇訪問,其後不久,新法例通過,有好些事變得好像不能再寫,亦不知道會對攝影師或相中人有什麼影響。我頓然頹廢了幾日,及後覺得不能被無力感打倒,應該要繼續去做自己擅長的事,去抗衡這種壓逼感。

香港新聞攝影和外國新聞攝影相比,最大的分別就是外國的觀眾接觸新聞攝影的時間較長,懂得欣賞一張平靜的相片。而香港社交媒體需要的是「爆」的相片,目前大部分相片都是很直接,淺白易明。在未來幾年,香港大概會像雨傘革命後期,慢慢沈寂下來,香港的攝影師未必能有機會捕捉到像去年那麼激烈的相片,那麼不妨試試其他不同類型的攝影,例如紀實攝影或者社會邊緣人的相片。如果有心沉浸新聞攝影,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養分。

可以明白一位攝影師的相片,對我而言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未來日子只會更艱難。如果你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也別讓世界改變你;如果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了,不妨繼續做自己擅長的事,照相也好,寫文也好,做什麼都好;不妨在這段時間去磨利自己的那把刀,將來這些都或許有用。

我係Nathan Tsui ,我係香港人。

支持我們

支持並贊助我們的採訪工作

很多人都未必知道,雖然We Are HKers人才濟濟,但我們其實也只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型義工團體,並沒依賴外界的資助或借貸來營運。今天你在此看到的一切都是由一眾鍵盤戰士在幕後犧牲種種機會、時間、飲食和睡眠而換來的心血結晶,目的都是讓世界聽見香港人的心聲,並將我們的獨有文化傳承下去。 但在營運平台的同時,我們一直都遇到不少挑戰:小至尋找合適的錄影器材、為國際團隊選購遙距工作的所需軟件,大至在上班時間秘密工作時免遭發現和「炒魷」,以及確保平台持續運作和資料存取安全。 請大家支持我們,讓我們繼續紀錄世界各地的港人故事,保存我們的文化和遺產。即使是£1的贊助,對我們的意義也十分重大。我們在此衷心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一切盡在不言中。

**請注意:你對We Are HKers Ltd. 的支持並非用作慈善捐款,而是給獨立媒體的贊助。如對贊助We Are HKers有任何查詢,歡迎在此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