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發聲者.支持者

名:無名香港市民

性別:男

歲數:25-30

藝術家,工作、教畫、遊行及創作,缺一不可

我們團結上街,為的不僅是撤回逃犯條例,而是更著重為我們的下一代爭取一個民主、自由和公平的社會。或許,有些人認為這是沒可能的事,但不嘗試又怎麼知道?

小時候,我是一個沒有自信的小伙子,總是活在比我大一歲、成績名列前茅的姊姊的影子下。當時的我只喜歡在課本上畫畫,卻獲得視藝科老師的鼓勵及欣賞,啟發我透過視覺藝術拾回自信,找到自己的價值及滿足感。

這位老師曾帶著我們一班中學生,到菜園村示威現場考察(編按:村民不滿因廣深港高速鐵路工程而遷拆菜園村)。老師說,藝術創作並不只是憑空幻想,而是需要透過張開眼睛觀察社會汲收新事物,待日後化作創作養分。我想就從那一刻開始,我知道社會上存有一些深層次問題、學會了批判性思考,並以藝術表達我對社會的觀察及感受。老師以生命影響生命的身教,讓我了解到藝術教育對擴闊視野及文化傳承的重要性。現在,我除了創作也兼職教授繪畫,就是希望把我學到的傳給更多人。

讓我由社會的「觀察者」轉化成「發聲者」的,是五年前的雨傘運動。

9月28日,佔領中環行動啟動。當時我和朋友還是大學生,勇字當頭,抱著對改變社會的一絲希望,走上前線。

那時候,我們曾經反包圍警察,亦因而初次嘗到胡椒噴霧及催淚彈的威力。我們只有一把雨傘,在被煙嗆到時才恍然悟到處境凶險,需要趕緊逃離。相比現在的「勇武」,我們是懦弱的。雨傘運動過後,我曾因家庭狀況、剛畢業面對工作的壓力,以及社會持續的病態而感抑鬰。幸好藝術創作有療癒效用,令我得以抒發沉重的情感。

五年後的今日,我選擇了再次回來,在反送中運動中,人民的聲音與力量再次展現。不同的是,大家的決心更大,參與的年青人更多,而他們的堅韌不屈,讓我感到既佩服又痛心。從前,我們看見催淚煙的第一反應是走為上策。現在,他們會去想如何把它弄熄。香港人真的進化了。現在,慚愧地我因爲包袱重了而不再走在前線,但我認為我們這些成年人的責任實在更大,無論如何也應盡力保護或幫助抗爭中的年青人。

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不同崗位的人可以發揮其影響力。例如我擅長畫畫,便幫忙設計文宣;公務員可以參加集會,發聯署聲明。在政府機構工作,令我意識到一部份「沉默者」並非不理世事,而是被迫沉默。所以我們更應為他們發聲。

中秋節當日,我忽發奇想摺了多隻紙免子,並在內藏了字句,當作給同事的中秋節禮物(不要忘記月餅的典故啊!)。

有些人會指責示威者很暴力,但他們可有想過暴力的源頭?

我認為,6月12日是一個導火線——警察對和平示威者趕盡殺絕,然後政府漠視200萬人的聲音。看到一個中學生邊哭邊收拾散落一地的物資,我就想:這些都不該由他們承受。上一代給了我們一個他們認為繁榮、安定,但實質扭曲、不公義的香港。這並不是我們這一代樂見的。我們團結上街,為的不僅是撤回逃犯條例,而是更著重為我們的下一代爭取一個民主、自由和公平的社會。

或許,有些人認為這是沒可能的事,但不嘗試又怎麼知道?無私的香港人不容小覷;幾個月前,又有誰想到我們可以在全球不同的報章上登廣告?!


記者:Nata

相:受訪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