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生 | 青衣居民 — 香港被忽略的一面

吳先生自小便在青衣居住。他講述小島最美好事物、經歷的變遷,和他童年的故事。

青衣就像踏實過活的普通香港人,每天出門辦事、跟家人朋友相聚,不浮誇,不狂放,是香港最不加修飾的一面。

記者:小龍 Little Dragon

插圖:Tendarken

翻譯:I’m Speechless

編輯:Zucchhi, Firefly, Feuigei

[此文亦於《蘋果日報》英文版刊登。]

對我來說,青衣代表著香港中庸的一面。這個社區並非著名電影取景之地,亦不會在旅遊書上出現,同時也沒發生什麼廣為人知的負面事件。除了著名的天際風景、香港島和山頂以外,香港其實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一面。

青衣是個不錯的住宅區,生活便利,鄰里關係密切。這裡有各種各樣的餐廳,附近亦有不少受歡迎的店舖,環境相對寧靜、安全,是個老少咸宜的社區,滿足各人的生活需求。

要說我最喜歡的地方,那就非青衣海濱公園莫屬,這可是飯後散步、消耗熱量的好地方。青衣這區有著豐富的漁村歷史,現在仍常有人在海傍釣魚。雖然青衣人在海濱公園散步時常說要小心漁竿,但我其實從未聽說過有意外發生,大家也許是在想漁民會像卡通片裡那樣把漁竿向後揮吧?不過大家絕對沒有惡意,說説笑而已。

我有親戚在青衣居住,所以多年前也隨家人搬到這裡。這裡對我來說像一個安舒區,與家人相近所以別有一份親切感和安全感,同時亦令家庭聚會更方便。

早年的記憶我已經有些模糊,但我記得我在商場、甚至海濱公園建成之前已經搬來。我並非不喜歡這個社區以前的模樣,也喜歡這些新的建設。以前的青衣比較寧靜,但也比較粗糙。

那時沒有屋苑,沒有會所,也沒有鋪得齊整的行人路和梯級。房子都是木造的,比現在一般的大約500尺單位還小。但回望當時,物質條件以外其實有不少可貴之處。

還記得那時左鄰右里都互相認識。我甚至於多年後發現一名遠房親戚原來住在我家幾分鐘之外。我們自小分別後便沒有見面,可想而知我有多驚喜,實在是百感交集。那時候,鄰里關係如家人般親密,也有人像我跟我親戚一樣,雖有血緣關係卻純粹巧合地生活在同一個社區。

就在青衣開始人多前,人們便開始花費時間、資源去改變這個社區的模樣。愈來愈多私人屋苑出現標誌着青衣的現代化。但歸根究底,我認爲改變並沒有想像中大。外貌雖變,但這個地方的親切感並沒有改變。

從小孩子的眼睛看青衣的話,可以想像我小時候踢着拖、穿着短褲在這兒到處跑,跟朋友打籃球,就像現在青衣的小朋友!大家共享一個籃球、一輛單車、一塊滑板、一個喇叭,在當時是平常不過的事,有幸擁有的人都樂意跟大家分享。那時我們用的籃球頗爲骯髒殘舊,但我們並不介意。有一次,我被籃球打中臉——這是大家的集體回憶吧——留下的不是紅腫,而是泥漬。我照鏡的時候嚇了一跳,但很快便笑得忘了痛楚。能在球場上射籃的話,哪有小朋友會花時間清潔籃球呢?

要到港島或荃灣的話,我以前會坐船,而不是的士或地鐵,但現在已經有橋和鐵路了。從前翠怡花園旁有一間我很喜歡的麵包店,店舖小卻很光猛,賣的提子包和雞尾包也是最美味的。多年來這個舖位已經多次轉手,但我思思念念的還是這麪包店。那時的我甚至知道麪包出爐的時間,濃濃的麪包香把小店頓時變成天堂,是種很特別的體驗。

我很喜歡這個社區緊密的關係。我跟我大廈的保安算是熟稔,與鄰居也關係友善。雖然大部分香港人跟鄰居的關係不及外國的好,但普遍還是會保持友善。在青衣這樣的小社區,我們主要是在會所、屋苑會議時跟鄰居聊天。我幾乎每天都會到青衣城飲茶,由侍應、接待員到顧客,都會有相熟的面孔。我很喜歡青衣居民會主動認識大家、參與社區活動的這一面。

光顧了現稱長發街市的地方多年,這裡已經變成一個爲我帶來情感慰藉的地方。這不只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我每天期待的事。數年前街市被外判經營,著實可惜。現在的街市面目全非,貨品價格亦大幅上漲。看著熟悉的事物瞬間翻天覆地的改變,大家都難受萬分,似乎已不再是屬於我們的街市了。街市以前十分有活力,有街市經典的燈、肉檔的紅色燈光,魚檔旁濕滑的地面更為這個地方增添一份凌亂美。現在的街市更像超級市場,價格昂貴亦令街坊卻步。但習慣成自然,我依然經常光顧這個街市。

現在在濕漉漉的街市裡,依舊可以看到穿睡衣的孩子和踢著紅黑色拖鞋的顧客,地面的水坑依舊骯髒,大家依舊奔波,到街市買菜為一天的忙碌畫上句號。但你知道有些東西已悄悄變了,以前大家都會熱情地大聲叫喊,或是詢問價錢,或是吸引顧客來買自己的菜或肉,顧客最後都會挽着一袋袋沉重的紅色膠袋,裝滿價廉物美的餸菜,心滿意足地離開。今天的街市忙碌熱鬧依舊,氣氛全非,此情此境不再復見。

青衣公園與街市的摩肩接踵形成強烈對比。青衣公園十分寧靜,間中只有蹣跚學步的小孩在小山丘上跌跌撞撞地投進父母懷裡。作爲一個退休人士,我喜歡中午時分坐在長椅上無所事事,像冥想一般享受涼風,但保持眼睛張開,將周圍事物盡收眼底。公園裡有一個我特別喜歡的位置,但我公開了的話讀者會去找這地方吧?站在某個特定的位置向水的方向望,景色和莫耐某畫作很像。我不是故意把這說得很浪漫,我是認真的!

青衣就像踏實過活的普通香港人,每天出門辦事、跟家人朋友相聚,不浮誇,不狂放,是香港最不加修飾的一面。


支持我們

支持並贊助我們的採訪工作

很多人都未必知道,雖然We Are HKers人才濟濟,但我們其實也只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型義工團體,並沒依賴外界的資助或借貸來營運。今天你在此看到的一切都是由一眾鍵盤戰士在幕後犧牲種種機會、時間、飲食和睡眠而換來的心血結晶,目的都是讓世界聽見香港人的心聲,並將我們的獨有文化傳承下去。 但在營運平台的同時,我們一直都遇到不少挑戰:小至尋找合適的錄影器材、為國際團隊選購遙距工作的所需軟件,大至在上班時間秘密工作時免遭發現和「炒魷」,以及確保平台持續運作和資料存取安全。 請大家支持我們,讓我們繼續紀錄世界各地的港人故事,保存我們的文化和遺產。即使是£1的贊助,對我們的意義也十分重大。我們在此衷心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一切盡在不言中。

**請注意:你對We Are HKers Ltd. 的支持並非用作慈善捐款,而是給獨立媒體的贊助。如對贊助We Are HKers有任何查詢,歡迎在此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