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o | 領袖訓練協會主席 - 「領袖」,非要最能者居之

領袖訓練協會主席Toto,80後,正職為工程師。他深信年青一代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平台去成長,工餘跟其他年青成員,舉辦為年青人而設的領袖訓練活動及課程。

某些人可能想放棄我們一代年青人,覺得我們對社會沒有建設。雖然社會沒有放棄我們的本錢,但始終上一代掌錢掌權掌資源。我希望我可以用我的綿力,讓更多年青人及協會內的一眾會員,一起嘗試一起犯錯。在沒有「成年人陪同」的情況下,用自己的力量,憑經驗去進化成「年青領袖」。
— Toto

記者:Whatever1Takes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其實不喜歡擔當「領袖」一職。我從小喜歡當軍師,尋找端倪分析大環境。對我來說,領袖是一個拋頭露面的角色,實在不太是我的茶。但去年的社會活動,看到很多年青人都站了出來,創出不同的突破,啟發了我,踏出自己的舒適圈 (comfort zone),當上領袖訓練協會主席一職,做一件自己不擅長做的事。

去年社會運動最活躍的時份,領袖訓練協會正在舉行其旗艦訓練課程。領袖訓練協會的架構其實很有趣,每年由一群年青領袖,義務性質地籌備舉辦一個歷時三個月的領導力訓練課程給年青學員。學員畢業後就幫忙籌備下一屆的訓練課程,大家一起邊做邊錯邊學邊改進。協會亦就此薪火相傳,傳宗接代三十年。

我當時是訓練課程籌委會主幹之一。我記得課程內某幾個工作坊進行期間,街上的年青人正在接受催淚彈的煎熬,而我們就於室內跟學員一個個小組圍在一起討論如何觀察思考、管理團隊、計劃策略、知人善任,就像活在平行時空一般。我無辦法不去問自己:我們在社會內的定位其實是什麼?協會培育年青領袖,意義何在?

誰是年青領袖?

我從前會抱一個心態 - 「領袖就是最能者居之」。但我看著政府的一批高薪「精英」,即使假設有著十八般武藝,卻總是做不出什麼實事。相比我們的年青人,即使成功舉辦了一場社會運動,卻依然被附上很多標籤,說我們很不濟、是「廢青」、做事無大將之風。

當然,在社會運動期間,我們在一個又一個的鏡頭前,看著他們不停撞板。這大概就是我們洗不掉「廢青」這個標籤的原因。雖然不少大學都有以領導力作為課程的一部份,教育制度卻一直鼓勵我們守秩序、跟指示、訓練我們跟隨社會大勢隨波逐流。當我們如此高調地第一次嘗試跳出現有框框,就顯得力不從心。

但在今天的香港,不論「大人」還是「年青人」,都怕輸。我們只會做成功機會高的事。面對困難,看見成功機會不大,就「怕衰」、已經向後退了。在個人層面,這的確可能是穩陣的做法;但從社會角度出發,假如我們守缺抱殘、不去冒險,香港的未來就沒我們份去創造。我認為,香港需要的,就是一批批不怕輸的年青人去成立一個個互相交流、互相切磋的團隊。即使未能一舉成功,亦可繼續堅持初心,為共同目標奮鬥。不管藍黃政見、不論背景,都能張開雙手,為改善自己、改善社區、改善香港出一份力。只要走出這一步,就配得起「領袖」這個頭銜。

一個社會大概只能有一位領導人,但即使香港這個彈丸之地都可以容納很多領袖。

未來的香港,要靠年青領袖轉型

我不想說「生命影響生命」這些廢話,但我希望我可以用我的綿力,讓更多年青人及協會內的一眾會員,一起嘗試一起犯錯。在沒有「成年人陪同」的情況下,用自己的力量,憑經驗去進化成「年青領袖」。

某些人可能想放棄我們,覺得我們對社會沒有建設。雖然社會沒有放棄我們的本錢,但始終上一代掌錢掌權掌資源。我們要於逆境之中「翻盤」,就得靠好好訓練及發揮我們的領導力,破繭而出,尋找一些好方法解決社會問題、感染更多的人跟我們站在同一陣線。

我係Toto,我係香港人。

支持我們

支持並贊助我們的採訪工作

很多人都未必知道,雖然We Are HKers人才濟濟,但我們其實也只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型義工團體,並沒依賴外界的資助或借貸來營運。今天你在此看到的一切都是由一眾鍵盤戰士在幕後犧牲種種機會、時間、飲食和睡眠而換來的心血結晶,目的都是讓世界聽見香港人的心聲,並將我們的獨有文化傳承下去。 但在營運平台的同時,我們一直都遇到不少挑戰:小至尋找合適的錄影器材、為國際團隊選購遙距工作的所需軟件,大至在上班時間秘密工作時免遭發現和「炒魷」,以及確保平台持續運作和資料存取安全。 請大家支持我們,讓我們繼續紀錄世界各地的港人故事,保存我們的文化和遺產。即使是£1的贊助,對我們的意義也十分重大。我們在此衷心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一切盡在不言中。

**請注意:你對We Are HKers Ltd. 的支持並非用作慈善捐款,而是給獨立媒體的贊助。如對贊助We Are HKers有任何查詢,歡迎在此聯絡我們